我的账户
丹东生活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丹东生活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丹东生活网公众号

丹东生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第七届小麦文化节在陕西杨凌举办

2022-08-29 发布于 丹东生活网
自学网 http://www.518zixue.com

  6月6日(壬寅芒种),第七届小麦文化节在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场站中心曹新庄农场举办。小麦育种专家、企业家代表、种粮大户代表、小学生代表、媒体记者等近50人参加了线下活动,数万人通过直播连线等形式观看、参与了活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而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杨凌作为我国首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赵洪璋“一个小麦品种挽救了大半个新中国”,李振声院士荣获2006年国家最为科学奖。近年来,又涌现出了王辉、赵瑜、吉万全、张正茂等一批小麦育种科学家。小麦文化节策划人王天玉表示,举办小麦文化节,努力将之打造成杨凌农高会后又一超级IP,在全国小麦产业领域发出杨凌声音,继续强化杨凌在小麦产业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并将其转化成为杨凌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又一引擎。

  活动现场,播放了李振声院士、赵振东院士对小麦文化节的寄语。小麦育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吉万全介绍了小麦育种情况;丝绸之路小麦创新联盟理事长、小麦育种专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张正茂介绍上合小麦育种情况;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场站中心曹新庄农场饶慧斌场长介绍曹新庄基地育种情况及16个国审品种;杨凌示范区文联主席贺绪林分享小麦文化和种子精神。由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黄璞院长创作的现代诗《情系大地、爱我中华》,通过黄璞、石青、王锡彤的朗诵,展示了杨凌小麦育种专家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代接着一代干,为我国粮食安全做出的卓越贡献。现场还推介了育种专家们新培育的小麦品种。

  本届小麦文化节,组委会还为参会人员安排了育种体验,育种专家带领参会人员,指导现场拔麦、割麦、晾晒、脱粒、分拣、统计等环节,让大家参与其中,了解育种环节,杨凌高新小学四年级学生王锡彤说:“参加小麦文化节让我深入了解了育种的艰辛和粒粒皆辛苦的真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一定要节约粮食、光盘行动。”

  据了解,小麦文化节自2016年开始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六届,确定每年芒种举办。已故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庄巧生给予了充分肯定;农业发展战略专家、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亲笔题字:“传承后稷稼穑史、办好小麦文化节”;小麦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振东的鼓励道:“把小麦文化节办下去,办好它。”

  本届小麦文化节由杨凌小麦产业研究中心承办,杨凌示范区展览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场站中心曹新庄农场、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支持举办。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肖力伟

(文章来源:中国农网)

文章来源:中国农网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丹东生活网
    1970-01-01
  • 丹东生活网
    1970-01-01
  • 丹东生活网
    1970-01-01
  • 丹东生活网
    1970-01-01
  • 丹东生活网
    1970-01-01
  • 丹东生活网
    1970-01-01
丹东生活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丹东生活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丹东生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丹东生活网 X1.0@ 2015-2020